二战后苏联竟如此犒赏士兵:敌国财物和女人内裤
导语: “二战”中的苏军无疑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威武之师。那么它的战士们是否也具有和“解放全人类”理想相适应的文明和美德呢?当曾经给他们带来巨大损失和牺牲的敌手终于被他们征服以后,他们是如何对待战败国的平民的呢?
德国民众谈“俄”色变
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军队都是最高的武力手段。军队之所以需要军纪,首先是要保证战斗力,其次是要约束破坏力。“二战”后期的苏军在战斗力和破坏力都达到了高峰,以至于德国民众无不谈“俄”色变。
中国人对苏军士兵的感觉也曾经是很复杂的。在中苏友好期间,一系列的苏联“二战”故事片向我们展现了苏军战士的良好形象:勇敢、刚强、善战、纯朴、正义。而在“二战”的现实中,中国人也看到了强大的苏军是如何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打垮百万日本关东军的。
但是,正视历史的人也无法回避苏军士兵的另一种表现:酗酒闹事、抢劫平民、强奸妇女。1945年9月,第一批出关进驻东北的八路军冀东部队进入沈阳后,首先遇到的任务就是处理平民大量投诉的苏军抢劫事件,以至于我军必须向苏军政治部提出“严肃纪律”的要求。同年12月,刚刚被中共中央任命为松江军区副司令员的卢东生在遭遇苏军士兵的抢劫时竟然被对方开枪打死。巴顿将军在给他的妻子的信中曾这样评价苏军:“具有严格纪律的一群乌合之众。”
苏军的战场纪律是极为严格的。在两军交战时,军方对违令撤退者一律用机枪直接扫射。但是在作战行动之外,苏军的军纪却是时紧时松。对于一支整体文化素养较差的军队,纪律约束的稍许松弛极易导致大面积的恣意胡为,当这支军队面对敌对国平民的时侯尤其如此。
士兵把妇女内衣套在身上
因持不同政见而一度被苏联劳改和流放过的索尔仁尼琴在“二战”时曾任苏军大尉炮兵连长。敢讲真话的习惯让他成了一名罕见的敢于“诋毁苏军荣誉”的异类老兵。他在回忆战争经历时这样描述过他的部队在进入东普鲁士时的情景:士兵们争先恐后地把德国妇女的内衣套在自己身上,热闹的就像是混乱的集市。有人因为在外衣的外面套了太多的内裤而难以移动。坦克兵们把战利品装满坦克内舱,奇怪的是他们居然还能穿过狭窄的炮塔坐到里面去。索尔仁尼琴在劳改营时期的难友科佩列夫也曾参加过苏、德战争。让科佩列夫难以接受的一个事实是:部队里居然会允许士兵每月往家里寄回一个5公斤重的邮包,这简直就是一道暗示士兵可以占领区里抢劫平民的特许通知。科佩列夫相信,正是这样的规定直接地刺激了士兵们的劫掠行为。
尤为可笑的是,一般军官们的待遇加倍优惠,每人每月可以往家里邮寄两次这样的邮包,而将军们的邮寄次数则不受限制。科佩列夫就曾十分无奈地为他在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政治部的上司往家里邮寄了一副精制版画,那副价值不菲的艺术作品出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著名版画家阿尔布雷特·丢勒之手……三个方面原因造成了苏军摧残德国平民的行为:文化和道德水准低下的兵痞行径,对德军在苏联犯下罪行的复仇心理,军队指挥员对士兵越轨违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的纵容。其中第三个原因最为重要。没有高层的纵容,这支处于严厉管控之下的军队根本就不可能在进入敌国后混乱到这种程度。在柏林休战时还是个孩子的退休老人拉赫曼告诉我,俄国人真正开始变得规矩起来是在停战三个月以后。历史资料也证实了这种说法。
德国军队全面放下武器的时间是1945年5月8日,此后在苏军各部队中偶尔有约束士兵放纵行为的指令下达,但真正全面而有效的整肃军纪却是始于驻德苏军总司令朱可夫元帅在8月3日下达的整肃军规命令。这道命令指出:“这些行为(注:意指抢掠、人身暴力和“可耻事件”)使我们在德国反法西斯主义者眼中的形象受损,特别是在战争已经结束的情况下,能够帮助法西斯主义者发起反对红军和苏联政府的运动……”由此可见,捍卫荣誉和防止反抗是朱可夫元帅下决心治理军纪的两大原因。但是这两点在此前就不重要吗?难道苏军高层在此前并不了解士兵们都对德国平民做了些什么吗?答案都是否定的。之所以苏军会在大范围内发生肆无忌惮的胡为,高层的一度默许是惟一解释。纵兵三日,以飨将士,这种胜利之师的做法在人类战争史上并不罕见,只不过苏军的放纵行为长了一些。
在采访柏林的洛特老人时,我认真地参观过他家的小独楼,原因是在战争结束后曾经有一个班的苏军士兵在这座小楼里住过。小楼有3层,一楼是厨房和餐厅,二楼是客厅加书房,三楼是卧室。当年,那一群俄国人就住在二楼,洛特一家人住在三楼。
洛特说:“当时一共有9名苏军列兵和1个下士班长住在我家,其中有一个是伤员,天天躺在客厅里的沙发上。那个班长一个人睡在二楼的书房里。柏林的战斗结束后,很多苏联军人都住在德国老百姓家里。他们不愿意去住大楼房,觉得住户太多不好控制,最喜欢住我们家这样的独户小楼。那时,谁家住进什么样的俄国人,房东没有选择权,全看自己的运气了。我家的邻居就比较幸运,住进去了一个少校带一个勤务兵,两个人不闹事,也很安静。可我们家算是倒霉透顶了,一家伙住进来了10个大兵,其中还有伤兵。
“在这群俄国人刚搬进来的时候,我哥哥险些就被他们抓走‘处理’了。哥哥当时22岁,这个岁数的德国男子在战争结束时还能不残不伤地留在家里是很难想象的。俄国人坚信他是德国兵,一定要把他带走。哥哥分辩说自己是话剧演员,俄国人听不懂,还是要捆他,最后哥哥忽然想起了‘艺术家(Artist)’这个词。那个下士班长听懂了,便表现出了几分敬佩之意,但他还是不能完全相信,于是就让我哥哥弹奏一曲钢琴给他们听听。我哥哥的钢琴水平比我强3倍!您想,我当时的钢琴水平都已经能够进柏林电台去演奏了,他能差吗?他弹奏了一首美国舞曲,是他在战前学会的。俄国人听完后确信了他的身份。这下他有事做了,下士班长命令他给那个伤兵演奏钢琴,没有命令不能停止。这样,哥哥用他的钢琴演奏连续慰劳那个大胡子伤兵达4个小时,他后来常和别人说,这是他这一辈子弹得最长的一次钢琴。
苏军在柏林全城到处强奸妇女
“那时苏军在柏林全城到处强奸妇女,从10多岁的小女孩到70多岁的老奶奶都不放过。我妈妈当时已经是52岁的老太太了,但面对住在自己家里这10个俄国大兵,她也必须要有保护自己的万全之策。您能想象她采取的是什么方式吗?她把自己装扮成了一个不修边幅,脾气暴躁,永远都在唠唠叨叨的老主妇。您看见我家二楼客厅的那个手工雕刻的老橱柜了吧?有一次,苏军的伙夫把一盆满满的菜汤放在橱柜的顶上,溢出来的油水滴了一柜子。你猜我妈妈怎么办?她揪住那个伙夫就骂,一个下午没有停嘴。这样一个多事难缠的老大娘不是很容易让那些俄国小伙子联想起从小到大一直在管教自己的老家长吗?对这样的老大妈他们避之惟恐不及,对其产生性要求就更谈不上了。我妈妈的这一自我保护方法很成功。
“但是麻烦并不是没有。俄国人住进我家一个月后,有一天一个士兵用刚刚学会的德语对我哥哥说:‘你,去找姑娘来。’很明显,他认为哥哥以他演员的身份必定会和很多女孩子交往。哥哥说他不认识什么女孩子,苏兵拍拍枪说:‘去找!’哥哥出去后就没敢再回来,他在朋友家一直躲到美军接管了我们居住的坦波豪夫区。按四大战胜国的约定,柏林由4国共管,我们家这个区被划进了美军的管辖范围。美国人也不怎么文明,但毕竟是有文化的军队,军纪比苏军要好得多。他们不住在市民家里,而是住在坦波豪夫机场。”
最喜欢抢的东西就是手表
谈到苏军在柏林的军纪情况时,洛特告诉我:“俄国人违反军纪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群体行为。他们最喜欢抢的东西就是手表,因为德国手表对这些来自东方的穷苦农牧民来说确实是以前只能在梦中能见到的奢侈品。我亲眼见过俄国大兵一人的手臂上戴着十多块手表。他们叫手表是‘乌利’。”
现住麦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的迈尔老太太第一次面对苏军士兵的时候年仅20岁,是在她跟随一群难民从家乡布吕绍向西逃亡的路上。
她回忆道:“追上我们的队伍的第一批苏军是坦克兵,这些士兵挺富有人情味。他们告诉我们要及早藏身,后续部队可能会对我们不利,然后他们留下几个面包就继续前进了。很快,我们就和后面跟进的苏军步兵遭遇了。那些士兵来自苏联西亚地区,面孔具有东方黄种人的特征。他们冲进难民的队伍,开始劫掠财产。我们的首饰要摘下来,皮靴要脱下来,最受欢迎的还是手表,必须全部交出。夜色降临后,强奸行为开始蔓延,到处是女人的哭喊声。一个穿皮上衣的苏军政委模样的人向我扑来,被我的父亲拦住。结果那个家伙一拳打掉了父亲的两颗门牙……
“在继续西进的路上,后面的苏军源源不断地赶到。一队新来的苏军截住了我们,并命令男女分别站在两处,说要在几分钟内处死所有的人。然后就见一个拿手枪的俄国人突然叫道:‘乌利,三块乌利。’他说的是手表。大家立刻明白了,现在能救命的只有手表。但此时多数人已经被劫掠一空,再也没有手表了。这时,我轻轻掏出了一块一直藏在内衣里的金表,接着又有人献出了第二块、第三块。俄国人凑在一起把那3块手表翻来覆去地看了好长时间,然后互相拍着肩膀,高兴得像孩子一样……”
关于苏军士兵劫掠手表之事,最醒目的曝光恰恰出现在最不应该出现的地方。这段传奇故事的主要当事人是苏军在“二战”期间赫赫有名的随军摄影记者——叶夫根尼.哈尔捷伊。他跟随反攻的大军从莫斯科城下一直到柏林,拍摄了很多被世界公认为经典的“二战”照片,其中最著名的一张照片展现了苏军士兵在帝国大厦楼顶上打出苏军战旗的场面。对那次的拍摄过程,他在战后回忆录中做过专门的描述。大致情况如下:
1949年5月2日,柏林的战斗彻底结束了。苏联塔斯社随军摄影记者哈尔捷伊来到了刚刚被攻克的帝国大厦前。望着这座千疮百孔的纳粹德国的象征性建筑,他突发灵感,决定拍摄一张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照片。他进入遍地瓦砾,到处散发着焦糊气味的大厦,在大楼的底层他找到了3个军人,提出要请他们合作来拍摄一张历史性的胜利照片。3名军人欣然同意,他们挎上了武器,又找来一面鲜红的战旗,然后随同哈尔捷伊一起爬到了帝国大厦建筑的顶层露台。在选好照相位置后,哈尔捷伊对那3名军人的站位和动作做了一番精心的设计,然后一口气拍完了整整36张照片,冲洗出来后,他选出其中最满意的一张对外公布了。这张在帝国大厦上挥舞胜利旗帜的照片在苏联各大媒体上登出后,立即引起了全球性轰动,以致它最终成为苏联征服纳粹德国的最有象征意义的经典历史镜头。
美中不足的是,在照片引起轰动的同时也有细心的人发现了一个问题:图中那个举着双手支撑打旗士兵的军官居然在两手上各戴着一块手表。这对于以抢劫德国居民手表而闻名的苏军来说实在是一个极其尴尬的穿帮镜头。
哈尔捷伊说:“我接到了一个修改照片的命令。以后人们看到的那个军官就只有左手上的一块手表了。”欲盖弥彰。如果不修改,苏军原本是可以对最初的那张照片做一些解释的。比如说:军官的右手戴得不是手表,而是军用指南针云云……
德国民众谈“俄”色变
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军队都是最高的武力手段。军队之所以需要军纪,首先是要保证战斗力,其次是要约束破坏力。“二战”后期的苏军在战斗力和破坏力都达到了高峰,以至于德国民众无不谈“俄”色变。
中国人对苏军士兵的感觉也曾经是很复杂的。在中苏友好期间,一系列的苏联“二战”故事片向我们展现了苏军战士的良好形象:勇敢、刚强、善战、纯朴、正义。而在“二战”的现实中,中国人也看到了强大的苏军是如何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打垮百万日本关东军的。
但是,正视历史的人也无法回避苏军士兵的另一种表现:酗酒闹事、抢劫平民、强奸妇女。1945年9月,第一批出关进驻东北的八路军冀东部队进入沈阳后,首先遇到的任务就是处理平民大量投诉的苏军抢劫事件,以至于我军必须向苏军政治部提出“严肃纪律”的要求。同年12月,刚刚被中共中央任命为松江军区副司令员的卢东生在遭遇苏军士兵的抢劫时竟然被对方开枪打死。巴顿将军在给他的妻子的信中曾这样评价苏军:“具有严格纪律的一群乌合之众。”
苏军的战场纪律是极为严格的。在两军交战时,军方对违令撤退者一律用机枪直接扫射。但是在作战行动之外,苏军的军纪却是时紧时松。对于一支整体文化素养较差的军队,纪律约束的稍许松弛极易导致大面积的恣意胡为,当这支军队面对敌对国平民的时侯尤其如此。
士兵把妇女内衣套在身上
因持不同政见而一度被苏联劳改和流放过的索尔仁尼琴在“二战”时曾任苏军大尉炮兵连长。敢讲真话的习惯让他成了一名罕见的敢于“诋毁苏军荣誉”的异类老兵。他在回忆战争经历时这样描述过他的部队在进入东普鲁士时的情景:士兵们争先恐后地把德国妇女的内衣套在自己身上,热闹的就像是混乱的集市。有人因为在外衣的外面套了太多的内裤而难以移动。坦克兵们把战利品装满坦克内舱,奇怪的是他们居然还能穿过狭窄的炮塔坐到里面去。索尔仁尼琴在劳改营时期的难友科佩列夫也曾参加过苏、德战争。让科佩列夫难以接受的一个事实是:部队里居然会允许士兵每月往家里寄回一个5公斤重的邮包,这简直就是一道暗示士兵可以占领区里抢劫平民的特许通知。科佩列夫相信,正是这样的规定直接地刺激了士兵们的劫掠行为。
尤为可笑的是,一般军官们的待遇加倍优惠,每人每月可以往家里邮寄两次这样的邮包,而将军们的邮寄次数则不受限制。科佩列夫就曾十分无奈地为他在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政治部的上司往家里邮寄了一副精制版画,那副价值不菲的艺术作品出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著名版画家阿尔布雷特·丢勒之手……三个方面原因造成了苏军摧残德国平民的行为:文化和道德水准低下的兵痞行径,对德军在苏联犯下罪行的复仇心理,军队指挥员对士兵越轨违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的纵容。其中第三个原因最为重要。没有高层的纵容,这支处于严厉管控之下的军队根本就不可能在进入敌国后混乱到这种程度。在柏林休战时还是个孩子的退休老人拉赫曼告诉我,俄国人真正开始变得规矩起来是在停战三个月以后。历史资料也证实了这种说法。
德国军队全面放下武器的时间是1945年5月8日,此后在苏军各部队中偶尔有约束士兵放纵行为的指令下达,但真正全面而有效的整肃军纪却是始于驻德苏军总司令朱可夫元帅在8月3日下达的整肃军规命令。这道命令指出:“这些行为(注:意指抢掠、人身暴力和“可耻事件”)使我们在德国反法西斯主义者眼中的形象受损,特别是在战争已经结束的情况下,能够帮助法西斯主义者发起反对红军和苏联政府的运动……”由此可见,捍卫荣誉和防止反抗是朱可夫元帅下决心治理军纪的两大原因。但是这两点在此前就不重要吗?难道苏军高层在此前并不了解士兵们都对德国平民做了些什么吗?答案都是否定的。之所以苏军会在大范围内发生肆无忌惮的胡为,高层的一度默许是惟一解释。纵兵三日,以飨将士,这种胜利之师的做法在人类战争史上并不罕见,只不过苏军的放纵行为长了一些。
在采访柏林的洛特老人时,我认真地参观过他家的小独楼,原因是在战争结束后曾经有一个班的苏军士兵在这座小楼里住过。小楼有3层,一楼是厨房和餐厅,二楼是客厅加书房,三楼是卧室。当年,那一群俄国人就住在二楼,洛特一家人住在三楼。
洛特说:“当时一共有9名苏军列兵和1个下士班长住在我家,其中有一个是伤员,天天躺在客厅里的沙发上。那个班长一个人睡在二楼的书房里。柏林的战斗结束后,很多苏联军人都住在德国老百姓家里。他们不愿意去住大楼房,觉得住户太多不好控制,最喜欢住我们家这样的独户小楼。那时,谁家住进什么样的俄国人,房东没有选择权,全看自己的运气了。我家的邻居就比较幸运,住进去了一个少校带一个勤务兵,两个人不闹事,也很安静。可我们家算是倒霉透顶了,一家伙住进来了10个大兵,其中还有伤兵。
“在这群俄国人刚搬进来的时候,我哥哥险些就被他们抓走‘处理’了。哥哥当时22岁,这个岁数的德国男子在战争结束时还能不残不伤地留在家里是很难想象的。俄国人坚信他是德国兵,一定要把他带走。哥哥分辩说自己是话剧演员,俄国人听不懂,还是要捆他,最后哥哥忽然想起了‘艺术家(Artist)’这个词。那个下士班长听懂了,便表现出了几分敬佩之意,但他还是不能完全相信,于是就让我哥哥弹奏一曲钢琴给他们听听。我哥哥的钢琴水平比我强3倍!您想,我当时的钢琴水平都已经能够进柏林电台去演奏了,他能差吗?他弹奏了一首美国舞曲,是他在战前学会的。俄国人听完后确信了他的身份。这下他有事做了,下士班长命令他给那个伤兵演奏钢琴,没有命令不能停止。这样,哥哥用他的钢琴演奏连续慰劳那个大胡子伤兵达4个小时,他后来常和别人说,这是他这一辈子弹得最长的一次钢琴。
苏军在柏林全城到处强奸妇女
“那时苏军在柏林全城到处强奸妇女,从10多岁的小女孩到70多岁的老奶奶都不放过。我妈妈当时已经是52岁的老太太了,但面对住在自己家里这10个俄国大兵,她也必须要有保护自己的万全之策。您能想象她采取的是什么方式吗?她把自己装扮成了一个不修边幅,脾气暴躁,永远都在唠唠叨叨的老主妇。您看见我家二楼客厅的那个手工雕刻的老橱柜了吧?有一次,苏军的伙夫把一盆满满的菜汤放在橱柜的顶上,溢出来的油水滴了一柜子。你猜我妈妈怎么办?她揪住那个伙夫就骂,一个下午没有停嘴。这样一个多事难缠的老大娘不是很容易让那些俄国小伙子联想起从小到大一直在管教自己的老家长吗?对这样的老大妈他们避之惟恐不及,对其产生性要求就更谈不上了。我妈妈的这一自我保护方法很成功。
“但是麻烦并不是没有。俄国人住进我家一个月后,有一天一个士兵用刚刚学会的德语对我哥哥说:‘你,去找姑娘来。’很明显,他认为哥哥以他演员的身份必定会和很多女孩子交往。哥哥说他不认识什么女孩子,苏兵拍拍枪说:‘去找!’哥哥出去后就没敢再回来,他在朋友家一直躲到美军接管了我们居住的坦波豪夫区。按四大战胜国的约定,柏林由4国共管,我们家这个区被划进了美军的管辖范围。美国人也不怎么文明,但毕竟是有文化的军队,军纪比苏军要好得多。他们不住在市民家里,而是住在坦波豪夫机场。”
最喜欢抢的东西就是手表
谈到苏军在柏林的军纪情况时,洛特告诉我:“俄国人违反军纪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群体行为。他们最喜欢抢的东西就是手表,因为德国手表对这些来自东方的穷苦农牧民来说确实是以前只能在梦中能见到的奢侈品。我亲眼见过俄国大兵一人的手臂上戴着十多块手表。他们叫手表是‘乌利’。”
现住麦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的迈尔老太太第一次面对苏军士兵的时候年仅20岁,是在她跟随一群难民从家乡布吕绍向西逃亡的路上。
她回忆道:“追上我们的队伍的第一批苏军是坦克兵,这些士兵挺富有人情味。他们告诉我们要及早藏身,后续部队可能会对我们不利,然后他们留下几个面包就继续前进了。很快,我们就和后面跟进的苏军步兵遭遇了。那些士兵来自苏联西亚地区,面孔具有东方黄种人的特征。他们冲进难民的队伍,开始劫掠财产。我们的首饰要摘下来,皮靴要脱下来,最受欢迎的还是手表,必须全部交出。夜色降临后,强奸行为开始蔓延,到处是女人的哭喊声。一个穿皮上衣的苏军政委模样的人向我扑来,被我的父亲拦住。结果那个家伙一拳打掉了父亲的两颗门牙……
“在继续西进的路上,后面的苏军源源不断地赶到。一队新来的苏军截住了我们,并命令男女分别站在两处,说要在几分钟内处死所有的人。然后就见一个拿手枪的俄国人突然叫道:‘乌利,三块乌利。’他说的是手表。大家立刻明白了,现在能救命的只有手表。但此时多数人已经被劫掠一空,再也没有手表了。这时,我轻轻掏出了一块一直藏在内衣里的金表,接着又有人献出了第二块、第三块。俄国人凑在一起把那3块手表翻来覆去地看了好长时间,然后互相拍着肩膀,高兴得像孩子一样……”
关于苏军士兵劫掠手表之事,最醒目的曝光恰恰出现在最不应该出现的地方。这段传奇故事的主要当事人是苏军在“二战”期间赫赫有名的随军摄影记者——叶夫根尼.哈尔捷伊。他跟随反攻的大军从莫斯科城下一直到柏林,拍摄了很多被世界公认为经典的“二战”照片,其中最著名的一张照片展现了苏军士兵在帝国大厦楼顶上打出苏军战旗的场面。对那次的拍摄过程,他在战后回忆录中做过专门的描述。大致情况如下:
1949年5月2日,柏林的战斗彻底结束了。苏联塔斯社随军摄影记者哈尔捷伊来到了刚刚被攻克的帝国大厦前。望着这座千疮百孔的纳粹德国的象征性建筑,他突发灵感,决定拍摄一张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照片。他进入遍地瓦砾,到处散发着焦糊气味的大厦,在大楼的底层他找到了3个军人,提出要请他们合作来拍摄一张历史性的胜利照片。3名军人欣然同意,他们挎上了武器,又找来一面鲜红的战旗,然后随同哈尔捷伊一起爬到了帝国大厦建筑的顶层露台。在选好照相位置后,哈尔捷伊对那3名军人的站位和动作做了一番精心的设计,然后一口气拍完了整整36张照片,冲洗出来后,他选出其中最满意的一张对外公布了。这张在帝国大厦上挥舞胜利旗帜的照片在苏联各大媒体上登出后,立即引起了全球性轰动,以致它最终成为苏联征服纳粹德国的最有象征意义的经典历史镜头。
美中不足的是,在照片引起轰动的同时也有细心的人发现了一个问题:图中那个举着双手支撑打旗士兵的军官居然在两手上各戴着一块手表。这对于以抢劫德国居民手表而闻名的苏军来说实在是一个极其尴尬的穿帮镜头。
哈尔捷伊说:“我接到了一个修改照片的命令。以后人们看到的那个军官就只有左手上的一块手表了。”欲盖弥彰。如果不修改,苏军原本是可以对最初的那张照片做一些解释的。比如说:军官的右手戴得不是手表,而是军用指南针云云……
家庭变故没能击碎她的大学梦
○开栏语每年的这个时候,总会有成绩优秀的考生因为交不起大学学费而苦恼,百家乐详解甚至无奈放弃学业。每年的这个时候,山西晚报都会开启助学行动,给品学兼优的阳光学子送去学费和希望。从今天开始,本报“爱心圆梦·利群阳光”助学直通车再次开启温暖之旅,深入乡村街道、田间地头,寻找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寒门学子,发掘他们感人励志的故事,讲述他们不一样的坚强和执着,凝聚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共同帮他们圆梦大学。
○学生简介张思露,家住武乡县韩北乡陈家垴村,长治市武乡中学学生,理科,高考成绩623分。报考第一志愿:北京大学。○我的大学梦希望走进一所绿树成荫的大学,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开阔自己的眼界,开启人生新的旅程。五年级时,张思露的父母离异,孤独和贫穷成为她生活的主题。
她很少能见到父亲、母亲,每顿饭只吃一份烩菜、两个馒头,然而,这样的生活现状并没有影响她的坚持。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凭借不懈的坚持,她的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
今年,她考出了623分的好成绩,报考了心仪的北京大学。上大学一直是张思露的梦想,尽管这个梦想有些艰难,但是她从不放弃。“无论遇到什么苦难,我都要坚持实现梦想。”张思露说。父母离异家庭发生变故 不变的是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陈家垴村是个偏僻的山村,距离武乡县城大概有一个小时的车程。
张思露的家在陈家垴村的深处,一共3间房,正房奶奶住,东房张思露和大她一岁的姐姐住,西房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过常年空着。“爸爸住西房,不过他很少回来。”说完,张思露沉默了很长时间。张思露五年级的时候,父母因为性格不合离了婚,从此她和姐姐跟着父亲、奶奶生活。父亲是货车司机,常年不在家。
后来,父亲再婚,把新家庭安在了长治市,张思露见到父亲的机会就更少了。而她和母亲的来往也仅限于每月的一次电话。从初中开始,孤独就是张思露生活的主题。尽管百家乐详解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她却最怕开家长会,因为每次家长会张思露家长的座位总是空的。
“调皮的同学开家长会怕被家长骂,我则是怕其他同学异样的目光。”张思露说。家庭的变故对张思露来说,除了感情上的缺失,经济上也受到很大影响。父亲每个月寄来的500元生活费,是她全部的生活来源。一份烩菜、两个馒头一共3块钱,偶尔买些教辅书,这就是张思露的生活账单,简单,却始终一成不变。“没有想过和爸爸多要点儿钱吗?”记者问。“我想给爸爸省点儿钱。”说着话的张思露眼睛里突然有了泪花,“爸爸开大车养活着两个家庭,他也很辛苦……”不过,无论家庭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张思露的学习成绩。从小学到初中,几乎每一次考试,她都名列前茅。高中时,张思露就读于武乡中学,与她同届的学生共1200人,有20个班,竞争激烈。“这么多学生中,张思露是我见到的成绩最稳定、也最让我放心的一个。”
班主任赵海冰介绍,张思露的成绩基本稳定在全校前五。今年高考,她以623分的成绩位列全校第三,并且她在高考结束后,通过了北京大学面向贫困地区的高校定向招生复试。体谅父母都有了各自的生活 期待进入大学开启新的人生每天清晨六点半开始自习,每一节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再配合相应的课外练习。张思露每天在学习上的时间和其他同学差不多,但是学习效率却非常高。问起她的“秘诀”,张思露说:“秘诀就是踏实学习,从学习中发现和掌握学习规律。”
所谓的“踏实”就是学习不留任何“死角”,遇到问题一定要坚持解决。高三上半学期,张思露的英语每次考试只有110多分,属于班里的中等水平。“我认真听课、做题、复习,可是成绩一直没有提高,心里非常着急。”
张思露说她把自己遇到的困难向老师请教,老师告诉她,学习英语需要坚持才能见到效果。从此,张思露把每道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中出现的生词都查出来,记在一个小本上,做操整队时看、饭后休息时看,所有能利用的零碎时间都用来记单词。前三个月,她的英语成绩还是没有提高,但是她一直坚持着。直到高三下半学期,她的英语成绩一下提高到了130分左右。“遇到困难坚持解决,特别有成就感。”张思露自豪地说。
同时,对于简单的题,张思露也不会轻视、马虎,她会认真地剖析,通过试题揣摩老师的出题心理和考察的方面,并横向发散联想,找到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做一道题要有做十道题的效果。”张思露向记者介绍起了经验。去年,张思露的姐姐考上了天津农学院,当时,为了姐姐的学费,家里就非常头疼,最后通过助学贷款才让姐姐走进大学校门。今年,张思露也考取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如何解决自己上大学的学费,张思露自己也没有想法:“走一步看一步吧!”“过去我也抱怨过命运不公平,现在我也想通了,爸妈都有了自己的生活,我和姐姐在外求学,这样就挺好。”
张思露说,走进大学校园对于自己不仅仅是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也是人生经历的新开端。学子张丽君立志学医帮爸爸恢复自理能力○学生简介张丽君,家住和顺县向阳西街,晋中市和顺县第一中学学生,理科,高考成绩545分。百家乐试玩报考第一志愿:兰州大学。○我的大学梦我希望考取医学专业,成为一名“白衣天使”,让患者减轻病痛,帮助更多像我父亲一样的病人。父亲意外瘫痪,无劳动能力,母亲做清洁工月收入900元,全家住在20平方米的出租房内,姐姐今年考取了上海同济大学的研究生。
得知今年自己的高考成绩后,张丽君喜忧参半,她知道自己的家庭供两个孩子上学几乎不可能,但是她又不想放弃学业。父亲高位截瘫改变家人命运 “蜗居”家庭走出研究生和“大学生”和顺县向阳西街一间只有20平方米的出租屋,一张大床和一张小床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剩下的地方几乎被炉灶和几样简单的家具填满——这就是张丽君的家。
张丽君的父母都是农民,为了方便她和姐姐上学,父母带着她们从上石勒村搬到了县城,在这间小屋里一住就是十几年。周围的老邻居们都知道张丽君一家生活得不易。张丽君的父亲原本是家中的壮劳力,靠开农用车养活家人,然而,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2011年,张丽君的父亲修房子时,失足从房顶上跌落,导致颈椎骨折,高位截瘫,丧失劳动能力。
全家的生活重担一下都压在了张丽君母亲杨忠梅一个人的肩上。杨忠梅在商场做清洁工,一个月900元的工资,不仅要养活一家四口,还要供两个女儿上学。面对着生活的种种艰辛,唯一让杨忠梅感到安慰的是,女儿们懂事听话,而且学习优秀。大女儿张丽娟2012年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入学后,张丽娟申请了助学贷款,并勤工俭学,用尽一切办法减轻家庭负担。尽管如此,张丽娟负担自己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仍相当吃力。
今年,张丽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同济大学的研究生,而妹妹张丽君高考也取得了545分的好成绩。一得知成绩,张丽娟立刻给家里打回电话:“我自己再过得紧点儿,多打几份工,一定要让妹妹上学。”希望帮助像爸爸一样的病人 下定决心报考医学专业“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每天就是埋头学习。”班主任刘青峰介绍,张丽君是和顺县第一中学尖子班的学生,在班里非常沉默。因为张丽君的一个小习惯,百家乐详解才注意起了这个内向的女孩。
刘青峰经常在学生早、晚两餐时到教室转转,每次进教室都能遇到张丽君拿着一个5毛钱的饼子,就着一杯白开水,一边吃一边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学习。“你怎么不去吃饭?”刘青峰好奇地问。“我买上饼子就回来了,这样就能省下时间多学习一会儿。”张丽君回答。“就吃一个饼?”刘青峰问。“我饭量小。”张丽君小声说。
“后来我才明白她是家里困难,舍不得。”刘青峰感慨地说。虽然张丽君生活比较艰苦,但是她学习特别刻苦。每天清晨5点30分,当大部分人还在睡觉时,张丽君就已经起床,简单地收拾一下,背起书包摸黑出了门,她总是全班最早到学校的一个。一整天时间,她都在学习,除了偶尔休息一下,很少离开教室。
下晚自习后,其他同学都走了,她还在学习,直到晚上10点多教室要关门才离开。回到家,父母早已入睡。她就打开一盏小台灯,把灯尽量压得低些,拿出一张小板凳摆在床边,趴在床边学习。每晚学到几点,张丽君自己也没有留意,只是每当她准备睡觉时,腰酸背疼几乎直不起身来。
“妈妈供我上学不容易,我是‘笨鸟’,只能靠努力争取好成绩。”张丽君说。高考结束后,姐姐和妈妈打工,张丽君在家照顾爸爸。每天,她6点半起床,开始做家务,帮父亲穿衣、洗脸、做饭……中午和晚上睡觉前,还要给父亲进行近一个小时的按摩。两只手掌在父亲的胳膊上揉搓敲打,直到胳膊搓红了再换另一条胳膊;双手抱住父亲的小腿前后推动,帮助父亲活动膝关节,百家乐详解直到关节活动热了再换另外一条腿……张丽君说,这些都是她自己琢磨出来的按摩方法。张丽君最大的愿望是父亲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今年的高考志愿她选取了临床医学专业。
“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也许将来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帮助爸爸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张丽君说。○相关想申请助学金的请看清这些●助学金申请条件:今年被本科第一批和第二批A类、B类院校录取的山西籍考生;免学费的院校和免学费的专业及体育、艺术类专业不在受助之列。●所需资料:2016利群阳光助学申请表(申请表从山西全搜索下载,网址http://www.sxwbs.com/wb/news_13/sx_0/6086380.shtml)。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贫困证明,须加盖村委会(社区)及乡镇(街道办)公章。属于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残疾人、孤儿的,提供相关证件复印件。高考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可在通知书到达后补交)。●邮寄地址:太原市双塔寺街124号山西晚报品牌推广部。邮编:030012●咨询活动或捐款电话:0351—4286666、4281062。
○学生简介张思露,家住武乡县韩北乡陈家垴村,长治市武乡中学学生,理科,高考成绩623分。报考第一志愿:北京大学。○我的大学梦希望走进一所绿树成荫的大学,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开阔自己的眼界,开启人生新的旅程。五年级时,张思露的父母离异,孤独和贫穷成为她生活的主题。
她很少能见到父亲、母亲,每顿饭只吃一份烩菜、两个馒头,然而,这样的生活现状并没有影响她的坚持。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凭借不懈的坚持,她的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
今年,她考出了623分的好成绩,报考了心仪的北京大学。上大学一直是张思露的梦想,尽管这个梦想有些艰难,但是她从不放弃。“无论遇到什么苦难,我都要坚持实现梦想。”张思露说。父母离异家庭发生变故 不变的是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陈家垴村是个偏僻的山村,距离武乡县城大概有一个小时的车程。
张思露的家在陈家垴村的深处,一共3间房,正房奶奶住,东房张思露和大她一岁的姐姐住,西房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过常年空着。“爸爸住西房,不过他很少回来。”说完,张思露沉默了很长时间。张思露五年级的时候,父母因为性格不合离了婚,从此她和姐姐跟着父亲、奶奶生活。父亲是货车司机,常年不在家。
后来,父亲再婚,把新家庭安在了长治市,张思露见到父亲的机会就更少了。而她和母亲的来往也仅限于每月的一次电话。从初中开始,孤独就是张思露生活的主题。尽管百家乐详解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她却最怕开家长会,因为每次家长会张思露家长的座位总是空的。
“调皮的同学开家长会怕被家长骂,我则是怕其他同学异样的目光。”张思露说。家庭的变故对张思露来说,除了感情上的缺失,经济上也受到很大影响。父亲每个月寄来的500元生活费,是她全部的生活来源。一份烩菜、两个馒头一共3块钱,偶尔买些教辅书,这就是张思露的生活账单,简单,却始终一成不变。“没有想过和爸爸多要点儿钱吗?”记者问。“我想给爸爸省点儿钱。”说着话的张思露眼睛里突然有了泪花,“爸爸开大车养活着两个家庭,他也很辛苦……”不过,无论家庭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张思露的学习成绩。从小学到初中,几乎每一次考试,她都名列前茅。高中时,张思露就读于武乡中学,与她同届的学生共1200人,有20个班,竞争激烈。“这么多学生中,张思露是我见到的成绩最稳定、也最让我放心的一个。”
班主任赵海冰介绍,张思露的成绩基本稳定在全校前五。今年高考,她以623分的成绩位列全校第三,并且她在高考结束后,通过了北京大学面向贫困地区的高校定向招生复试。体谅父母都有了各自的生活 期待进入大学开启新的人生每天清晨六点半开始自习,每一节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再配合相应的课外练习。张思露每天在学习上的时间和其他同学差不多,但是学习效率却非常高。问起她的“秘诀”,张思露说:“秘诀就是踏实学习,从学习中发现和掌握学习规律。”
所谓的“踏实”就是学习不留任何“死角”,遇到问题一定要坚持解决。高三上半学期,张思露的英语每次考试只有110多分,属于班里的中等水平。“我认真听课、做题、复习,可是成绩一直没有提高,心里非常着急。”
张思露说她把自己遇到的困难向老师请教,老师告诉她,学习英语需要坚持才能见到效果。从此,张思露把每道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中出现的生词都查出来,记在一个小本上,做操整队时看、饭后休息时看,所有能利用的零碎时间都用来记单词。前三个月,她的英语成绩还是没有提高,但是她一直坚持着。直到高三下半学期,她的英语成绩一下提高到了130分左右。“遇到困难坚持解决,特别有成就感。”张思露自豪地说。
同时,对于简单的题,张思露也不会轻视、马虎,她会认真地剖析,通过试题揣摩老师的出题心理和考察的方面,并横向发散联想,找到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做一道题要有做十道题的效果。”张思露向记者介绍起了经验。去年,张思露的姐姐考上了天津农学院,当时,为了姐姐的学费,家里就非常头疼,最后通过助学贷款才让姐姐走进大学校门。今年,张思露也考取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如何解决自己上大学的学费,张思露自己也没有想法:“走一步看一步吧!”“过去我也抱怨过命运不公平,现在我也想通了,爸妈都有了自己的生活,我和姐姐在外求学,这样就挺好。”
张思露说,走进大学校园对于自己不仅仅是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也是人生经历的新开端。学子张丽君立志学医帮爸爸恢复自理能力○学生简介张丽君,家住和顺县向阳西街,晋中市和顺县第一中学学生,理科,高考成绩545分。百家乐试玩报考第一志愿:兰州大学。○我的大学梦我希望考取医学专业,成为一名“白衣天使”,让患者减轻病痛,帮助更多像我父亲一样的病人。父亲意外瘫痪,无劳动能力,母亲做清洁工月收入900元,全家住在20平方米的出租房内,姐姐今年考取了上海同济大学的研究生。
得知今年自己的高考成绩后,张丽君喜忧参半,她知道自己的家庭供两个孩子上学几乎不可能,但是她又不想放弃学业。父亲高位截瘫改变家人命运 “蜗居”家庭走出研究生和“大学生”和顺县向阳西街一间只有20平方米的出租屋,一张大床和一张小床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剩下的地方几乎被炉灶和几样简单的家具填满——这就是张丽君的家。
张丽君的父母都是农民,为了方便她和姐姐上学,父母带着她们从上石勒村搬到了县城,在这间小屋里一住就是十几年。周围的老邻居们都知道张丽君一家生活得不易。张丽君的父亲原本是家中的壮劳力,靠开农用车养活家人,然而,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2011年,张丽君的父亲修房子时,失足从房顶上跌落,导致颈椎骨折,高位截瘫,丧失劳动能力。
全家的生活重担一下都压在了张丽君母亲杨忠梅一个人的肩上。杨忠梅在商场做清洁工,一个月900元的工资,不仅要养活一家四口,还要供两个女儿上学。面对着生活的种种艰辛,唯一让杨忠梅感到安慰的是,女儿们懂事听话,而且学习优秀。大女儿张丽娟2012年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入学后,张丽娟申请了助学贷款,并勤工俭学,用尽一切办法减轻家庭负担。尽管如此,张丽娟负担自己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仍相当吃力。
今年,张丽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同济大学的研究生,而妹妹张丽君高考也取得了545分的好成绩。一得知成绩,张丽娟立刻给家里打回电话:“我自己再过得紧点儿,多打几份工,一定要让妹妹上学。”希望帮助像爸爸一样的病人 下定决心报考医学专业“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每天就是埋头学习。”班主任刘青峰介绍,张丽君是和顺县第一中学尖子班的学生,在班里非常沉默。因为张丽君的一个小习惯,百家乐详解才注意起了这个内向的女孩。
刘青峰经常在学生早、晚两餐时到教室转转,每次进教室都能遇到张丽君拿着一个5毛钱的饼子,就着一杯白开水,一边吃一边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学习。“你怎么不去吃饭?”刘青峰好奇地问。“我买上饼子就回来了,这样就能省下时间多学习一会儿。”张丽君回答。“就吃一个饼?”刘青峰问。“我饭量小。”张丽君小声说。
“后来我才明白她是家里困难,舍不得。”刘青峰感慨地说。虽然张丽君生活比较艰苦,但是她学习特别刻苦。每天清晨5点30分,当大部分人还在睡觉时,张丽君就已经起床,简单地收拾一下,背起书包摸黑出了门,她总是全班最早到学校的一个。一整天时间,她都在学习,除了偶尔休息一下,很少离开教室。
下晚自习后,其他同学都走了,她还在学习,直到晚上10点多教室要关门才离开。回到家,父母早已入睡。她就打开一盏小台灯,把灯尽量压得低些,拿出一张小板凳摆在床边,趴在床边学习。每晚学到几点,张丽君自己也没有留意,只是每当她准备睡觉时,腰酸背疼几乎直不起身来。
“妈妈供我上学不容易,我是‘笨鸟’,只能靠努力争取好成绩。”张丽君说。高考结束后,姐姐和妈妈打工,张丽君在家照顾爸爸。每天,她6点半起床,开始做家务,帮父亲穿衣、洗脸、做饭……中午和晚上睡觉前,还要给父亲进行近一个小时的按摩。两只手掌在父亲的胳膊上揉搓敲打,直到胳膊搓红了再换另一条胳膊;双手抱住父亲的小腿前后推动,帮助父亲活动膝关节,百家乐详解直到关节活动热了再换另外一条腿……张丽君说,这些都是她自己琢磨出来的按摩方法。张丽君最大的愿望是父亲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今年的高考志愿她选取了临床医学专业。
“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也许将来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帮助爸爸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张丽君说。○相关想申请助学金的请看清这些●助学金申请条件:今年被本科第一批和第二批A类、B类院校录取的山西籍考生;免学费的院校和免学费的专业及体育、艺术类专业不在受助之列。●所需资料:2016利群阳光助学申请表(申请表从山西全搜索下载,网址http://www.sxwbs.com/wb/news_13/sx_0/6086380.shtml)。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贫困证明,须加盖村委会(社区)及乡镇(街道办)公章。属于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残疾人、孤儿的,提供相关证件复印件。高考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可在通知书到达后补交)。●邮寄地址:太原市双塔寺街124号山西晚报品牌推广部。邮编:030012●咨询活动或捐款电话:0351—4286666、4281062。
平凡日子,“光荣时刻”在哪里
危急时刻,一个高大的身影挺身而出,振臂一呼:“共产党员跟我来!”——不少革命战争题材影视剧中的镜头,曾经激起多少人心底的涟漪。
而在和平年代,“血火考验”并不常见,“平凡时刻”成为常态,一些党员难免困惑:党员的“光荣时刻”在哪里?
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螺丝钉”也能成“金刚钻儿”
1985年7月1日,还在读大二的王丹阳宣誓入党。今年,她已经52岁了,党龄31年。
如今,这名省社保局养老待遇计发处的工作人员,每天上班都要穿上整齐的工装、戴上鲜红的党徽。她所在的窗口,明显地标示着“共产党员先锋岗”。
6月17日,麻利地给从北京来的百家乐详解张大爷办理完养老金足额发放证明,面对老人“去石家庄火车站怎么坐车”的疑问,她认真解答。怕老人记不清,她又将路线写成一张纸条,让大爷拿上。
老人十分满意,正要转身离开,瞥见她胸前的党徽,又扭过头郑重地说:“党员同志,谢谢你!”
王丹阳笑了。
王丹阳说,如今她常常经历这样的“光荣时刻”。但对于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她其实经历了很长的认识过程。
那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曾经让她激动不已。而此后日复一日、平淡无奇的工作和生活,一度让她产生了“有劲儿没处使”的感觉。过了很久她才明白:其实这就像爬山一样,刚开始谁不是豪情万丈?可平凡日子考验的不是激情而是韧劲儿,谁越是能坚持,才越是能领先。
想通了这一点,她开始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热情灌注到日常的窗口服务中。这几年单位推行共产党员亮牌上岗,更促使她时时严格要求自己,维护党员形象。
而37岁的党员王立强,之所以能“破茧成蝶”,用他自己的话说,也曾“内心挣扎”。
今年“五四”前夕,这名技校毕业的冀中能源装备集团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员工,荣获第19届“河北青年五四奖章”。这是全省青年的最高荣誉。
而想当初,跳出“农门”、有一份“体制内”稳定工作的王立强,一度曾“迷失了方向”,“晃荡”了许久。
“你这天天混日子哪行?咱厂是国家第一台锚杆钻机的诞生地,当工人也得‘技术为王’。”师傅“恨铁不成钢”。
这句话点醒了王立强。他开始收拢心思,如饥似渴地百家乐详解学习钻研。工作之余,他不仅进修了大专文凭,还学习了电脑知识。
2007年,厂里新进了一台数控机床,很多人不敢操作,自感有些底气的王立强站了出来:“要不我来试试?”自学编程,边操作边摸索,他很快就把这台机器“驯服”了。
技术上有了“两把刷子”,渐渐地,企业也开始觉得他“不简单”。2011年,公司成立了“王立强创新工作室”。
几年来,王立强带领团队成员,拿出“攻城不怕坚”的钻劲儿,陆续取得了100余项创新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上百万元。
“没想到我这颗‘螺丝钉’,也能成为‘金刚钻儿’。”获得“五四奖章”的“光荣时刻”,王立强感慨万千。
“只要‘走心’,共产党员在任何岗位都能‘闪光’。”省委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李聚山说,永葆先进性是党执政兴国的客观要求,也应成为广大党员的自觉追求。这是一个更能成功的时代,只要有理想、有追求,肯奋斗、敢创新,人人都能当先锋。
在最需要的地方“扎根”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莫里莫村,地处塞罕坝下,全村11个居民组,分散居住在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三条深山沟里,只有一条蜿蜒的路与山外相连。
作为一名“外来户”,现年59岁的共产党员李广,已经在这大山旮旯里工作了39年,并且连家都搬来了,真正“扎了根”。
1977年3月,时年20岁的李广怀揣着教书育人梦想来到这里,百家乐试玩当了一名人民教师。如今,他是莫里莫村幼儿园唯一的教师。熟悉的村民都喊他“奶爸”。
一个大男人,怎么就能在这待得住,甘心“哄一辈子孩子”?
“你没见过孩子们那种眼神啊!”李广说,一次城里的一个孩子来这里串亲,带来的玩具把山里娃们稀罕坏了。孩子们对外界那种强烈的渴望,彻底把他“绊住”了。“如果能给孩子们创造更多走出山沟的机会,我这辈子也值了!”
2004年,莫里莫村小学裁撤成幼儿园,李广本有机会“逃离”。可为了孩子们,他选择了坚守。“我是共产党员,怎么能‘逃跑’呢?”
留下来之后的李广亟须“转型”,不得不硬着头皮参加各种培训,音乐、美术、舞蹈,样样从头学起。一次,在一个培训班上,年过半百的他是年纪最大的一个,也是唯一的男性,跳起舞来,笨拙的舞姿逗得全班同学笑个不停。
这么多年,教过多少孩子,李广都说不清了,但让他自豪的是,莫里莫村许多孩子有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还有些走出了大山。
2014年教师节,李广获得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荣誉,到人民大会堂领奖。他怎么也想不到,在北京竟接到了一个电话:“李老师,我是曹金玲,莫里莫村的,现在北京做律师。您教过我好多年呢,还记得不?我想去看看您。”
那一刻,李广不禁百感交集,流下了热泪。“那就是我的光荣时刻啊!”
80后党员、李保国教授的学生李迎超,则曾经在老师去世后几次“泪奔”。
当年李老师路遇交通堵塞、当地农民扒开自家篱笆墙让他的车通过的故事,就曾让李迎超久久思索:农民群众对李老师为什么那么好?还不是因为他为了推广技术而甘愿放下教授身份、放弃舒适的生活,和农民打成一片、为农民造福吗?
所以,2014年,在中国林业科学院工作的他接到老师的电话,二话没说就来到南和县,加入了李保国的红树莓组培技术团队。
去年3月,李迎超研发的技术推广应用,将红树莓树苗成活率提高到了90%。
“接到试种红树莓的农民朋友打来的报喜电话,说他们的红树莓结了多少果、挣了多少钱,我的心里也像吃了蜜一样甜。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日思夜想的不就是把成果写在大地上吗?”李迎超说。
在李聚山看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少时候就体现在不计名利、脚踏实地的牺牲与奉献中。面对打好脱贫攻坚战等任务的需要,当代共产党员更应不慕浮华,耐得住“寂寞”,舍得下私利,把根扎在群众需要的地方。
带头唱响新时期的“正气歌”
在石家庄市新华集贸市场经商的谷岳潘,大名鼎鼎。这倒不是百家乐包杀因为他生意做得有多大,而是他“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侠肝义胆。
2006年9月21日,四名歹徒持刀抢劫两个女商户。恰巧路过的谷岳潘听到呼救,大喝一声“住手”便毫不畏惧地冲上去,赤手空拳与歹徒展开搏斗。三名军人见状也上前帮忙,他们协力将歹徒制服,扭送至公安部门。
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谷岳潘又拿出7000多元进货钱购买慰问品送到灾区,并参加抢险救灾。
2008年6月,从汶川地震灾区归来的谷岳潘,迎来了自己终身难忘的“光荣时刻”——被新华区党组织批准“火线入党”。
“我是一个普通的浙江人,又没多少文化,就凭着胆子大,没想到在石家庄入了党。”谷岳潘自豪地说。
这些年,一次次的善行义举,在谷岳潘的头上、身上、腿上留下了道道伤疤,但他并不在意。“现在一些人太‘娘’了,我希望自己见义勇为时,有更多‘真汉子’应声而出,这样社会才能多些正能量。”
也许,正是人们对正能量的呼唤,让平日低调的王兆辉一夜之间成了“网红”。这名秦皇岛市公安局海港分局白塔岭派出所的副所长,如今以“咬绳哥”闻名网络。
今年5月28日,为救一名跳进汤河自尽的女子,水性并不好的王兆辉出警到达现场后,拉着放在岸边的一条绳子就跳进了两米多深的河里,为方便营救,他将绳子咬住,最终成功将女子救上岸。
对于成为“网红”,王兆辉颇感意外,“我不过尽了一名公安干警应尽的职责和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却没想到有那么多网友为我点赞。”
“社会需要英雄。”李聚山说,细水长流的日子,也备不住会有惊涛骇浪,千钧一发之际,还是需要有人挺身而出。这是和平年代难得的党性考验,共产党员应该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和豪迈气概,唱响新时期的“正气歌”,树立标杆,引领风尚。
而在和平年代,“血火考验”并不常见,“平凡时刻”成为常态,一些党员难免困惑:党员的“光荣时刻”在哪里?
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螺丝钉”也能成“金刚钻儿”
1985年7月1日,还在读大二的王丹阳宣誓入党。今年,她已经52岁了,党龄31年。
如今,这名省社保局养老待遇计发处的工作人员,每天上班都要穿上整齐的工装、戴上鲜红的党徽。她所在的窗口,明显地标示着“共产党员先锋岗”。
6月17日,麻利地给从北京来的百家乐详解张大爷办理完养老金足额发放证明,面对老人“去石家庄火车站怎么坐车”的疑问,她认真解答。怕老人记不清,她又将路线写成一张纸条,让大爷拿上。
老人十分满意,正要转身离开,瞥见她胸前的党徽,又扭过头郑重地说:“党员同志,谢谢你!”
王丹阳笑了。
王丹阳说,如今她常常经历这样的“光荣时刻”。但对于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她其实经历了很长的认识过程。
那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曾经让她激动不已。而此后日复一日、平淡无奇的工作和生活,一度让她产生了“有劲儿没处使”的感觉。过了很久她才明白:其实这就像爬山一样,刚开始谁不是豪情万丈?可平凡日子考验的不是激情而是韧劲儿,谁越是能坚持,才越是能领先。
想通了这一点,她开始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热情灌注到日常的窗口服务中。这几年单位推行共产党员亮牌上岗,更促使她时时严格要求自己,维护党员形象。
而37岁的党员王立强,之所以能“破茧成蝶”,用他自己的话说,也曾“内心挣扎”。
今年“五四”前夕,这名技校毕业的冀中能源装备集团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员工,荣获第19届“河北青年五四奖章”。这是全省青年的最高荣誉。
而想当初,跳出“农门”、有一份“体制内”稳定工作的王立强,一度曾“迷失了方向”,“晃荡”了许久。
“你这天天混日子哪行?咱厂是国家第一台锚杆钻机的诞生地,当工人也得‘技术为王’。”师傅“恨铁不成钢”。
这句话点醒了王立强。他开始收拢心思,如饥似渴地百家乐详解学习钻研。工作之余,他不仅进修了大专文凭,还学习了电脑知识。
2007年,厂里新进了一台数控机床,很多人不敢操作,自感有些底气的王立强站了出来:“要不我来试试?”自学编程,边操作边摸索,他很快就把这台机器“驯服”了。
技术上有了“两把刷子”,渐渐地,企业也开始觉得他“不简单”。2011年,公司成立了“王立强创新工作室”。
几年来,王立强带领团队成员,拿出“攻城不怕坚”的钻劲儿,陆续取得了100余项创新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上百万元。
“没想到我这颗‘螺丝钉’,也能成为‘金刚钻儿’。”获得“五四奖章”的“光荣时刻”,王立强感慨万千。
“只要‘走心’,共产党员在任何岗位都能‘闪光’。”省委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李聚山说,永葆先进性是党执政兴国的客观要求,也应成为广大党员的自觉追求。这是一个更能成功的时代,只要有理想、有追求,肯奋斗、敢创新,人人都能当先锋。
在最需要的地方“扎根”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莫里莫村,地处塞罕坝下,全村11个居民组,分散居住在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三条深山沟里,只有一条蜿蜒的路与山外相连。
作为一名“外来户”,现年59岁的共产党员李广,已经在这大山旮旯里工作了39年,并且连家都搬来了,真正“扎了根”。
1977年3月,时年20岁的李广怀揣着教书育人梦想来到这里,百家乐试玩当了一名人民教师。如今,他是莫里莫村幼儿园唯一的教师。熟悉的村民都喊他“奶爸”。
一个大男人,怎么就能在这待得住,甘心“哄一辈子孩子”?
“你没见过孩子们那种眼神啊!”李广说,一次城里的一个孩子来这里串亲,带来的玩具把山里娃们稀罕坏了。孩子们对外界那种强烈的渴望,彻底把他“绊住”了。“如果能给孩子们创造更多走出山沟的机会,我这辈子也值了!”
2004年,莫里莫村小学裁撤成幼儿园,李广本有机会“逃离”。可为了孩子们,他选择了坚守。“我是共产党员,怎么能‘逃跑’呢?”
留下来之后的李广亟须“转型”,不得不硬着头皮参加各种培训,音乐、美术、舞蹈,样样从头学起。一次,在一个培训班上,年过半百的他是年纪最大的一个,也是唯一的男性,跳起舞来,笨拙的舞姿逗得全班同学笑个不停。
这么多年,教过多少孩子,李广都说不清了,但让他自豪的是,莫里莫村许多孩子有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还有些走出了大山。
2014年教师节,李广获得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荣誉,到人民大会堂领奖。他怎么也想不到,在北京竟接到了一个电话:“李老师,我是曹金玲,莫里莫村的,现在北京做律师。您教过我好多年呢,还记得不?我想去看看您。”
那一刻,李广不禁百感交集,流下了热泪。“那就是我的光荣时刻啊!”
80后党员、李保国教授的学生李迎超,则曾经在老师去世后几次“泪奔”。
当年李老师路遇交通堵塞、当地农民扒开自家篱笆墙让他的车通过的故事,就曾让李迎超久久思索:农民群众对李老师为什么那么好?还不是因为他为了推广技术而甘愿放下教授身份、放弃舒适的生活,和农民打成一片、为农民造福吗?
所以,2014年,在中国林业科学院工作的他接到老师的电话,二话没说就来到南和县,加入了李保国的红树莓组培技术团队。
去年3月,李迎超研发的技术推广应用,将红树莓树苗成活率提高到了90%。
“接到试种红树莓的农民朋友打来的报喜电话,说他们的红树莓结了多少果、挣了多少钱,我的心里也像吃了蜜一样甜。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日思夜想的不就是把成果写在大地上吗?”李迎超说。
在李聚山看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少时候就体现在不计名利、脚踏实地的牺牲与奉献中。面对打好脱贫攻坚战等任务的需要,当代共产党员更应不慕浮华,耐得住“寂寞”,舍得下私利,把根扎在群众需要的地方。
带头唱响新时期的“正气歌”
在石家庄市新华集贸市场经商的谷岳潘,大名鼎鼎。这倒不是百家乐包杀因为他生意做得有多大,而是他“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侠肝义胆。
2006年9月21日,四名歹徒持刀抢劫两个女商户。恰巧路过的谷岳潘听到呼救,大喝一声“住手”便毫不畏惧地冲上去,赤手空拳与歹徒展开搏斗。三名军人见状也上前帮忙,他们协力将歹徒制服,扭送至公安部门。
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谷岳潘又拿出7000多元进货钱购买慰问品送到灾区,并参加抢险救灾。
2008年6月,从汶川地震灾区归来的谷岳潘,迎来了自己终身难忘的“光荣时刻”——被新华区党组织批准“火线入党”。
“我是一个普通的浙江人,又没多少文化,就凭着胆子大,没想到在石家庄入了党。”谷岳潘自豪地说。
这些年,一次次的善行义举,在谷岳潘的头上、身上、腿上留下了道道伤疤,但他并不在意。“现在一些人太‘娘’了,我希望自己见义勇为时,有更多‘真汉子’应声而出,这样社会才能多些正能量。”
也许,正是人们对正能量的呼唤,让平日低调的王兆辉一夜之间成了“网红”。这名秦皇岛市公安局海港分局白塔岭派出所的副所长,如今以“咬绳哥”闻名网络。
今年5月28日,为救一名跳进汤河自尽的女子,水性并不好的王兆辉出警到达现场后,拉着放在岸边的一条绳子就跳进了两米多深的河里,为方便营救,他将绳子咬住,最终成功将女子救上岸。
对于成为“网红”,王兆辉颇感意外,“我不过尽了一名公安干警应尽的职责和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却没想到有那么多网友为我点赞。”
“社会需要英雄。”李聚山说,细水长流的日子,也备不住会有惊涛骇浪,千钧一发之际,还是需要有人挺身而出。这是和平年代难得的党性考验,共产党员应该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和豪迈气概,唱响新时期的“正气歌”,树立标杆,引领风尚。